台灣畫家← 本網頁資料取材自文建會《台灣網路美術館》網站
林之助﹝1917 ~

  林之助,1917 年出生於台中縣大雅鄉上楓村,自幼家境富裕,天資聰慧,父母親雖然希望他學醫,但他卻選擇走上繪畫生涯。

  十二歲到日本,及長,考進日本武藏 野美術大學習畫,在二十四歲時即入選日本最富盛名的「帝展」,後來適逢太平洋戰爭爆發,林之助決定返回台灣發展,作品先後參加「府展」連續榮獲特選第一名 ,奠定了他在畫壇的地位。

  林之助個性溫文有禮,很自然地選擇高雅細膩的東洋畫,但他始終不同意使用這個名詞,而另以「膠彩畫」來正名。台灣光復以後,省展陸續舉行,林之助一直都擔任國畫部的評審委員;之後為了團結中部畫家,便發起組織「中部美術協會」,多年來一直是中部畫壇的核心人物。除此,他也以台中師範學校為基地,授課之餘努力培養膠彩畫人才,目前活躍於台灣膠彩畫領域的畫家,幾乎都出自於他的門 下。

  1985 年,林之助應聘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膠彩畫的老師,首開國內學院膠彩畫教育的先河,後來逐漸影響到其他美術院系,這股影響力正日漸擴大中。

  林之助除了擅長花鳥外,還畫火雞、鴛鴦、風景、人物等,畫作內容多半取自生活事物。繪畫風格演變,自早期受到「帝展」、「府展」的主導影響到中期與「日本畫的西畫法」同步發展,廣納二十世紀西方大師的創作理念及技法,為膠彩畫另闢蹊徑。之後,逐漸迴歸到寫實表現,晚年作品創作量雖日漸趨緩,風格卻更趨穩健。


【作品選粹】

作   品 基  本  資  料 解 說
暖冬

1956 年

紙•膠彩

41 x 33 公分

白衣觀音

1976 年

紙•膠彩

27 x 24 公分

村舍

1980 年

紙•膠彩 

41 x 31 公分

彩塘

1987 年

紙•膠彩 

116.5 x 80 公分

采夏

1997 年

絹•膠彩  

46 x 33 公分

深秋

1937 年

紙•膠彩 

162 x 130 公分

小閑

1939 年

紙•膠彩  

195 x 150 公分

好日

1943 年

紙•膠彩 

165 x 135 公分

柳川

1957 年

紙•膠彩 

45 x 33 公分

牡丹花

1957 年

絹•膠彩 

46 x 38 公分

青瓷

1961 年

紙•膠彩 

27 x 24 公分

秋意﹝一﹞

1975 年

絹•膠彩 

33 x 24 公分

玫瑰﹝二﹞

1977 年

紙•膠彩 

52 x 40 公分

靜塘

1978 年

紙•膠彩 

41 x 33 公分

曇花

1981 年

絹•膠彩 

65 x 50

鶴蘭﹝一﹞

1981 年

紙•膠彩 

45 x 33 公分

吉祥

1983 年

紙•膠彩 

116 x 80 公分

孔雀開屏

1983 年 

紙•膠彩 

194 x 130 公分

蝴蝶盛開

1985 年 

絹•膠彩 

45 x 33 公分

夜香

1985 年

絹•膠彩 

53 x 41 公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