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期印象主義時期
梵谷﹝Vincent van Gogh﹞﹝1853 ~ 1890

  梵谷是荷蘭牧師之子,曾住過布魯塞爾、艾登、海牙、德倫特、魯恩和安特衛普等地。

  梵谷在荷蘭時期所表現的繪畫特色是:用色陰暗,造型滯重,描繪主題主要為農民及其農務。其弟西奧﹝Theo﹞勸他用當時一般印象派畫家所用的明快的色調,他不予理會;但在安特衛普的短期停留期間,他開始對日本的浮士繪和魯本斯﹝Rubens﹞的作品發生興趣。

  1886 年,梵谷回到巴黎和西奧一起工作,由於西奧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,因此他認識了土魯茲-羅特列克﹝Toulouse-Lautrec﹞、畢沙羅﹝Pissarro﹞、竇加﹝Degas﹞和高更﹝Gauguin﹞,同時也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。因此這時期,他繪畫的題材和用色有了全然的變化;他採用印象派畫家的技法,曾一度傾向秀拉﹝Seurat﹞的點描法,題材則轉向花卉、巴黎景物、人像畫及自畫像,這種轉變使他嘗試到新的觀念。

  1888 年,梵谷前往阿耳﹝Arles﹞,他畫了很多色彩明亮、生動、充滿情感及對光的表現的風景畫和人像。不久高更也前去同住,使他的作品明顯受到綜合主義﹝Synthetism﹞的影響,其特色是造型簡化,少用混色。1888 年 12 月,梵谷精神變得錯亂,一直到他去世之前,不斷遭受間歇性精神病的折磨。在聖雷米﹝St Remy﹞和奧文斯﹝Auvers﹞,梵谷完成的作品中使用鮮活的色彩、陰鬱而如火焰般的筆法,充分顯露出他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。1890 年 7 月,梵谷於奧文斯持槍自殺。

  西奧是梵谷精神與經濟的長期支持者,他冗長、傾訴的信大多是寫給西奧的。在他自殺的六個月後,西奧也跟著去世。


【繪畫作品選粹】

作   品 基  本  資  料 解 說

阿姆斯特丹的開合橋
﹝Drawbridge in Nieuw - Amsterdam﹞

1883 年

水彩•畫紙,60 x 120 公分

格羅寧格博物館,格羅寧根﹝Groninger﹞,荷蘭

 

吃馬鈴薯的人﹝The Potato Eaters﹞

1885 年

油彩•畫布,82 x 114 公分

梵谷博物館,阿姆斯特丹﹝Amsterdam﹞,荷蘭

在阿爾的臥室﹝The Bedroom at Arles﹞

1887 年

油彩•畫布,72 x 90 公分

梵谷博物館,阿姆斯特丹﹝Amsterdam﹞,荷蘭

夜間咖啡館﹝Night Cafe﹞

1888 年

油彩•畫布,70 x 89 公分

耶魯大學藝術畫廊,新海芬﹝New Heaven﹞,美國

夜晚露天咖啡座﹝Cafe Terrace at Night﹞

1888 年

油彩•畫布,81 x 65.5 公分

克羅勒•米勒國立美術館,歐特羅﹝Otterlo﹞,荷蘭

曳起橋與打傘女士
﹝Drawbridge with a Lady with a Parasol﹞

1888 年

油彩•畫布,49.5 x 64 公分

華拉夫理查茲博物館 ,科隆﹝Cologne﹞,德國

夕陽下的播種者﹝The Sower﹞

1888 年

油彩•畫布,73.5 x 93 公分

比爾勒基金會,蘇黎士﹝Zurich﹞,瑞士

兩棵絲柏樹﹝Two Cypresse﹞

1889 年

油彩•畫布,95 x 73 公分

大都會博物館,紐約﹝New York﹞,美國

自畫像﹝Self-Portrait﹞

1889 年

油彩•畫布,65 x 54 公分

奧賽美術館,巴黎﹝Paris﹞,法國

星月夜﹝The Starry Night﹞

1889 年

油彩•畫布,72 x 92 公分

現代美術館,紐約﹝New York﹞,美國

有烏鴉的麥田﹝Wheatfield with Crows﹞

1890 年

油彩•畫布,50.5 x 100.5 公分

梵谷博物館,阿姆斯特丹﹝Amsterdam﹞,荷蘭

奧維的教堂﹝The Church at Auvers﹞

1890 年

油彩•畫布,94 x 74 公分

奧賽美術館,巴黎﹝Paris﹞,法國